趙鴻欽,為《印刷經理人》雜志2021年2期封面人物。 他將“服務至上”的理念,注入到嘉鴻匯眾中,塑造了企業持久而堅韌的精神內核。 18世紀初,英國曾懸賞兩萬英鎊,尋找海上測量經度的方法。年近80歲高齡的約翰·哈里森制造出航海鐘,拿到了這筆獎金。哈里森一生可以說都在與時間做朋友,他只造了四塊鐘表,其中僅第三塊鐘表“H3”就花費了19年時間,他的故事完美詮釋了工匠精神。 很多人認為工匠精神意味著機械重復的工作模式,事實上“工匠”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之于企業,它則表達了耐心、專注、堅持、嚴謹、精益求精等一系列優秀品質。 印刷行業,就有這樣一家始終堅持精品至臻,憑借誠信和優質服務,在用戶群體里有口皆碑的企業,它就是北京嘉鴻匯眾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鴻匯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掌門人趙鴻欽,也是一位與時間相伴的“鐘表匠”,他選擇做時間的朋友,以匠心致初心,致力于創造一流的企業,匯聚一流的團隊,提供一流的產品,服務一流的客戶,真正在行業內實現“嘉鴻匯眾”。 北京嘉鴻匯眾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鴻欽
企業裂變永遠在路上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工程師”是一份人人稱羨的“香餑餑”職業,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在外企工作也成為一件倍有面子的事情。趙鴻欽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步入社會,結緣印刷。 工程師出身的他,一開始是在一家中美合資企業做設備管理工作,而后在一家中日合資的印刷廠做了6年的管理工作,之后又入職知名印刷機代理商兆迪公司,從售后服務經理到產品銷售經理,期間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經過14年多的學習沉淀,于2016年創辦嘉鴻匯眾。 說起創業緣起,趙鴻欽表示“這是基于‘天時地利人和’的種種考量”。 當時,趙鴻欽已在印刷行業打拼20多年,無論是技術背景、銷售經驗,還是管理履歷,都已積淀成熟,而新公司的藍圖在他腦海中勾勒已久,“是時候為自己創立一份基業了”。于是他帶著從業多年積攢的豐厚經驗,延續著原來公司設備代理的運營方向和優秀服務基因,開辟了印刷事業的新陣地。 成立之初,嘉鴻匯眾需要一款“立得住、叫得響、賣得好”的產品來助其在行業站穩腳跟。趙鴻欽思索再三,在綜合了品質、效率、耐用度以及穩定性等多個維度的評估考慮后,選擇了日本考斯慕潤版液濃縮處理裝置作為公司代理的第一款產品。 彼時,國內環保政策日益嚴格,而印刷工廠的相關配套設施卻沒有完全跟上。在趙鴻欽看來,引進進口的潤版液處理產品,一方面是因為日系產品的質量過硬,另一方面則是“可以幫助民族印刷制造企業及時找到差距,實現產品質量躍升。”他相信,“質量是品牌的基礎,質量是素質的體現,質量是市場的保證。”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趙鴻欽的不懈努力,嘉鴻匯眾的產品代理清單逐漸豐富,質量更是一流。 例如技術領先全世界的寶德溫LED-UV系列,該設備對于任何幅寬都可自動調節、棱鏡設計可以任意交換,具有壽命較長、能源消耗降低等優勢; 比如橡皮布自動清洗裝置,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提高印刷質量、延長橡皮布的使用壽命、避免人身事故發生以及節約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