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 > 期刊 > 印刷技術

軟包裝智能工廠建設要點

時間:2019-11-15 15:48:04來源:科印網作者:魏新平、李征

  工業4.0如狂風暴雨般席卷全球,引發了各行各業的強烈反響,高效、環保、綠色的發展理念成為大家的共識。如何改進當前生產模式、提升工廠效益已是全社會思考和討論的焦點,信息化和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的印刷包裝涂布行業該如何改變以應對新時代發展的挑戰,答案就是向智能工廠方向轉變!

  智能工廠是在數字化工廠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技術和監控技術加強信息管理服務,提高生產過程可控性、減少生產線人工干預,以及合理計劃排程;同時,集初步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統等新興技術于一體,構建高效、節能、綠色、環保、舒適的人性化工廠。下面,筆者以軟包裝印刷為例,談談軟包裝智能工廠的建設要點。

  合理的生產布局

  對于軟包裝企業來講,合理的生產布局就是要按照生產工藝流向對設備、物料和物流進行“U”型布局,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物流交叉,達到最佳的物料流通效果,讓生產過程更加流暢。軟包裝智能工廠整體布局如圖1所示,包括各種設備、倉儲系統、物流系統、智能配套系統等。

圖1 軟包裝智能工廠整體布局

  1.設備

  從設備層面來說,在國家政策的要求下,環保設備必不可少,所以排放廢氣的設備(印刷復合等設備)要盡可能集中排布,并根據排風管道的布置綜合考慮環保設備的合理位置。

  2.倉儲系統

  智能工廠的倉儲必定會引入立體庫,存量大、空間利用率高且自動化程度高,同時可以與物流系統自動對接。規劃立體庫形式和位置時需要充分考慮生產工藝的要求,比如軟包裝印刷和涂布車間有潔凈與非潔凈之分,那就需要在兩個區域分別設計立體庫,而車間立體庫只用于物料臨時周轉緩存,量值可以小,但位置要非常講究,方便大部分工段取送料;鋁箔和熟化后的卷料不能接觸托盤,需要懸空掛放,這樣最小單元體積就會變大,就需要多布置巷道(堆垛機);等等。

  3.物流系統

  智能工廠的物流系統應實現車間所有物料的全自動拉動,主要包含AGV、提升機、輸送平臺等。AGV運行通道要比人工物流通道寬,不同形式AGV運行通道也不盡相同,所以在物流規劃時要根據實際情況(現有車間大小、物流規格等)選擇合適的車型,確定物流通道大小,比如陜西北人研發的背馱AGV通道要求較窄,而叉車AGV空間要求相對較大。如果車間跨樓層,則需要考慮布置提升機。自動化包裝生產線須引入輸送平臺、碼垛機器人等。

  4.智能配套系統

  智能工廠所涉及的智能配套系統如自動上下料裝置、智能視覺翻轉機器人、智能熟化系統、自動稱重裝置、智能包裝生產線等,這些都需要考慮在布局范圍之內。比如,自動稱重裝置需要合理地設計在物流路線當中,智能熟化系統應該加在復合工段之后、分切制袋工段之前等。

  總之,智能工廠的生產布局就是對整個車間及空間的全新考量,并最終把所有生產元素進行合理分配。這是智能工廠的基礎建設,對其后期的順利運行有著重要作用。

  數字化

  數字化是智能工廠的基本條件。車間生產信息只有數字化,才能被采集系統自動采集,為生產分析奠定堅實的基礎。數字化就是要賦予人員、物料、訂單工單編碼信息,自動采集設備狀態和工藝參數、車間環境、能耗等信息,并通過網絡系統將數據存儲。

  新設備一般都具備智能基因,設備所有數據都能被快速采集。對于相對老舊的設備,必須進行改造升級,給PLC加網絡模塊,并加裝智能傳感器,將機械信號轉換成電信號,車間加裝溫濕度控制系統,車間或設備加裝智能電表,設備加裝智能配套模塊(如在線檢測、黏度控制儀、油墨色彩控制儀等)。總之,數字化就是將車間流動的重要生產信息全部轉換成計算機可識別的數據。

  信息化

  信息化就是利用軟件來實現管理思想。當前印刷工廠信息化水平較低,大部分只上線了具有簡單功能模塊的ERP,在生產中難以發揮更大作用。智能工廠的信息化建設包含ERP系統、MES系統、WMS系統、AGV系統等。

  ERP系統作為企業資源計劃系統,需要涵蓋業務、財務、訂單、計劃、工藝、物料、能源等模塊;MES系統是ERP系統與底層設備的連接,接收計劃層訂單并全程監控訂單執行和自動采集生產信息,確保生產數據及時準確,為生產分析和高層決策提供支持;WMS系統是對ERP物料管理模塊的補充,可實現對物料過程的精細化管理,保證物料信息實時準確;AGV系統是WMS系統的延伸和執行,負責把生產需要的物料及時準確配送給指定生產設備。

  總之,信息化系統就是一個多系統、設備、人員、物料互聯互通的智能生產系統,通過布置在生產現場的專用設備(如PDA、生產看板、條碼采集器、PLC、智能傳感器、遠程I/O、RFID、PC等硬件設備),以電子方式實現對從原材料采購到成品出庫的生產過程進行實時數據采集、控制和監控。

  精益生產

  精益生產與智能生產是兩個領域的概念,側重點不同。精益生產強調生產過程中的管理理念與實現方法,智能生產更側重技術實現,兩者相輔相成。

  精益生產中的很多理念指導著智能生產建設,比如標準化作業。我們在MES系統中首先定義了標準作業流程,規范了產品生產過程,這種方式更容易也更嚴格地控制生產過程,保證產品質量。智能生產流程里增加來料掃描確認環節,可提高產品質量,減少不必要浪費,這正是借用了精益生產提倡的“零浪費”理念。另外,精益生產里的快速切換、減少浪費、可視化生產等理念,也是智能生產要實現的過程目標。同樣,智能生產中的設備互聯互通、高級排產、過程協同、質量過程管控、大數據分析、可視化、預測性維護等方法與手段,都有助于促進精益生產的落地與提升。

  總之,智能工廠的生產布局、信息化不是簡單復制精益生產模式,而是要在精益生產理念和方法的指導下,深入剖析生產布局和產品工藝,并做出行之有效的改進。比如,對流程中各種浪費進行梳理和改善,反復優化庫存量后再確定立體庫的大小;改變物料存儲方式以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勞動;確定物料存儲以及流轉方式后再決定AGV與立體倉庫的對接方式,以避免不必要甚至錯誤的投入等。

  在智能工廠的建設熱潮下,企業不宜盲目跟風,而是應該圍繞企業的中長期發展戰略,結合自身產品、工藝、設備和訂單的特點,合理規劃智能工廠建設藍圖,并在推進規范化、標準化的基礎上,從自身當前最緊迫需要解決的矛盾出發,逐步推進智能工廠建設。


推薦專題

2020科印傳媒活動

以會凝智,以展聚力。...[詳細]

展望數字包裝發展

《2022年數字印刷在包裝領域的增長報告》的...[詳細]

2019科印游學

科印游學起始于2007年,經過十多年的資源積...[詳細]

推薦
  • 資訊
  • 技術
  • 文庫
  • 專欄
古装成人版三级在线播放,体验区120秒无码爱视频,操幼女精品,三级片网址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