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 > 期刊 > 印刷技術

ISO 12647-3∶2013 主要技術要點解讀

時間:2017-04-28 11:06:01來源:可以玩作者:李保強

  ISO 12647是為各種印刷工藝制作的技術屬性和視覺特征提供最小參數集的一系列標準。其中,涉及報紙印刷的主要是ISO 12647-3《印刷技術 網目調分色片、樣張和印刷成品的加工過程控制 第3部分 新聞紙冷固型油墨膠印》。另外,ISO 12647-2《印刷技術 網目調分色片、樣張和印刷成品的加工過程控制 第2部分 膠印》中定義了改良新聞紙INP和標準新聞紙SNP,只是印刷采用的油墨種類和干燥方式不同,與報紙印刷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如果使用輕涂紙印刷報紙的話,則應以ISO 12647-2為標準。

  在我國報紙印刷標準體系中,目前影響較大的是現行國家標準GB/T 17934-3∶2003《印刷技術 網目調分色片、樣張和印刷成品的加工過程控制 第3部分 新聞紙冷固型油墨膠印》(以下簡稱“GB版標準”),其是參考ISO 12647-3∶1998(以下簡稱“1998版標準”)制定的,之后再未進行更新。屬于國標系列標準的《紙質印刷產品印制質量檢驗規范》第6部分為報紙部分,已經制定完成,尚未發布。新聞出版行業標準中沒有專門針對報紙印刷的內容,中國報業協會印刷工作委員會2012年底出臺的報紙印刷質量檢驗標準,屬于目前行業內最新的一個報紙印刷產品質量規范。

  ISO 12647-3第一版于1998年發布,2005年進行了一次更新。2013年12月15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了報紙印刷新標準ISO 12647-3∶2013(以下簡稱“2013版標準”),ISO 12647的其他部分也都前后進行了更新。新的系列標準更加規范、統一,根據當前印刷技術的發展狀況做了不小的調整。2013版標準是目前最權威、最新的報紙印刷生產過程標準,最能體現報紙印刷行業的發展狀況和平均水平,有很好的技術合理性和實用性,值得認真研究。理解該標準,不僅有利于對國內報紙印刷工藝技術進行總結和規范研討,更可以了解國外報紙印刷技術的發展。為此,本文通過對比GB版標準和ISO 12647-3∶2005(以下簡稱“2005版標準”),并結合ISO 12647-1《印刷技術 網目調分色片、樣張和印刷成品的加工過程控制 第1部分 參數與測量條件》和ISO 12647-2,對2013版標準的主要技術要點進行分析、探討。

  作用和適用范圍

  在使用2013版標準之前,首先需要準確理解標準名稱中“加工過程控制”的含義,即標準中各種規范和參考信息都是基于生產過程控制的,而非最終產品的質量標準,但從過程控制標準也可以引申出一些對應的產品標準的內容,進而找到產品的基本要求。實際上,ISO 12647更大的作用是用于穩定生產過程的認證,如目前依據ISO 12647-2進行的生產過程Fogra PSO認證以及GRACoL7認證等。

  正因此,標準中有些參數是統計學結果,屬于生產過程抽樣后統計控制的參數,也就是說,會存在超過這個標準中規范性要求數值的產品,但我們并不能依據這個標準判定生產過程不合格,更不能依此判定印刷產品為不合格品。因此需要注意,標準中有些規范只要求抽樣中68%的產品滿足要求即可,這些項目包括色彩、階調值中間調擴展誤差和套印,涉及標準中4.3.2.3、4.3.4.2和4.3.5三個部分的內容,而標準中其他規范要求則是需要滿足的。

  從標準名稱以及前言可以明確看出,ISO 12647-3適用于分色、打樣和印刷生產,具體來說,就是適用于“分色”“印版制作”“付印樣或打樣”“生產印刷”等過程階段;從印刷技術分類來看,該標準適用于新聞紙冷固型印刷生產,以及以印刷機生產效果為目標的數字印刷和參數可類似應用的調頻加網

  主要變化和實際情況分析

  相較GB版標準和2005版標準,2013版標準在一些技術參數上進行了較大幅度調整,體現了報紙印刷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更適應當前報紙印刷行業的技術現狀。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盡管國內的報紙印刷機水平已經接近或達到國際印刷機水平,但紙張、油墨等相關領域的標準水平偏低。按2013版標準的提法,國內的“印刷條件”與標準所指的“印刷條件”不一致,甚至有較大差別,因此我們在應用2013版標準時必須予以考慮。總體上來看,相比2005版標準,2013版標準有如下變化。

  1.調頻加網成為標準規范內容

  在2005版標準中,調頻加網僅作為參考參數進行了適度包含,只規定了一個參數,即網點直徑大小為40μm,而且明確標準規范并不適用于調頻加網,并強調調頻加網階調值增加具有特殊性,只適用于調頻加網時有調幅加網控制塊的情況。而2013版標準中,調頻加網以非周期性加網(也稱調頻加網,出于國內習慣,本文統一稱調頻加網)的名稱并全部以規范要求的形式作了規定,并作為標準印刷條件之一來使用。

  2.去除了部分過時的內容

  2013版標準去除了有關膠片制版的全部內容,所有的表述和參數要求都已經采用數字文件中的數據,同時去除了最大網點增大值為30%的網點增大曲線。客觀上講,30%的網點增大值的確有些過高,大大制約了報紙印刷質量的提高,最大網點增大值為30%的網點增大曲線主要適用于美國,最大網點增大值為26%的網點增大曲線適用于其他國家和地區。Photoshop軟件中一般默認新聞紙印刷的最大網點增大值為30%,2013版標準去除最大網點增大值為30%的網點增大曲線,可以促使Photoshop軟件進行相應調整,引用新的特征文件將報紙印刷分色時的最大網點增大值調整為26%。

  3.部分重要規范化參數要求明顯提高

  (1)2013版標準中,加網線數從40lpc調整到40~54lpc即100~140lpi;CTP設備的最低分辨率從472lpc降低到393lpc,即從1200dpi降低到1000dpi,但推薦值仍為500lpc,即1270dpi。需注意,CTP設備的分辨率和加網線數的匹配關系決定了印刷能夠生成的灰階數量。100lpc的加網線數、1200dpi的CTP設備分辨率下,可輸出144個灰階。所以當加網線數高于100lpc時,需相應上調CTP設備的分辨率。ISO 12647-2∶2013中的提法“CTP設備的分辨率宜滿足150個灰階的要求”可供參考。

  (2)2013版標準明確了CTP印版上的網點大小誤差不應超過1.5%個階調值,2005版標準為2.0%個階調值,要求有所提高。需注意,此處并未指明是針對50%網點的要求,所有階調值的網點大小誤差都不應超過1.5%個階調值。

  (3)對于套準誤差,2013版標準明確了0.2mm的值,取消了建議值,并明確此套準誤差是對角線套準誤差,而2005版標準中明確為“圖像中心之間任意兩個印刷色的最大位置誤差”。2013版標準中的這個提法與我們日常操作習慣不同,在此需要特別注意。數值上,2005版標準建議套準誤差應不高于1.5mm,宜不高于0.3mm;2013版標準明確對角線套準誤差0.2mm的規范值,而就任意兩色0.2mm的對角線套準誤差和1.5mm的最大套準誤差來講,對角線套準誤差更加嚴格和準確,而且允許數值相較于原來的0.3mm有較大幅度提高。需要注意,2013版標準將套準誤差作為抽樣統計項目,68%以上的產品滿足要求即可,并不像2005版標準將其作為合格評定項目。

  (4)階調值總和限制值再次下降。2013版標準規定:除非另有指定,階調值總和不宜超過220%,不應超過240%,在階調值總和接近此極限值的區域,黑版階調值宜至少為90%,較GB版標準及1998版標準規定的階調值總和不超過260%、黑版階調值宜至少為85%以及2005版標準規定的階調值總和不超過240%、黑版階調值宜至少為85%都有明顯變化,階調值總和的降低和黑版階調值的增加,可以明顯減少彩色油墨量,更有利于印刷色彩的穩定,減少蹭臟現象。

  (5)階調再現范圍進一步擴大。2013版標準將階調再現范圍擴充至3%~95%,相較2005版標準中的3%~90%、1998版標準中的3%~85%以及GB標準中的5%~85%都有明顯提升。該值是否有些過高呢?ISO 12647-2∶2013中明確膠版紙階調再現范圍為4%~96%,加網線數為60lpc即150lpi或調頻網點直徑為30μm。從中可以看出,2013版標準沒有同時指定加網條件是不嚴謹的。筆者認為報紙印刷在加網線數為低限40lpc即100lpi時,階調再現范圍可以達到標準,但加網線數高于這個值時會有一定困難。另一種理解是,由于階調再現范圍的推薦值只有一個,而加網線數是一個范圍,其隱含意義為優先保證階調再現范圍。


推薦專題

2020科印傳媒活動

以會凝智,以展聚力。...[詳細]

展望數字包裝發展

《2022年數字印刷在包裝領域的增長報告》的...[詳細]

2019科印游學

科印游學起始于2007年,經過十多年的資源積...[詳細]

推薦
  • 資訊
  • 技術
  • 文庫
  • 專欄
古装成人版三级在线播放,体验区120秒无码爱视频,操幼女精品,三级片网址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