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檢測技術綜合了機械、電子、光學、計算機等方面的技術,涉及到計算機、圖像處理、模式識別、人工智能、信號處理、機電一體化等多個領域。視覺檢測系統一般由光源、鏡頭、CCD照相機、圖像處理單元(或圖像采集卡)、圖像處理軟件、監視器、通訊、輸入輸出單元和計算機系統組成,通過照相機將被攝取目標轉換成圖像信號,中央處理單元分析像素分布點、亮度、顏色、距離等信息,轉變成數字化信號;圖像系統再對數字信號進行各種運算來抽取目標的特征,根據預設的容許度和其他條件輸出結果,指揮運動系統或I/O系統執行相應的控制動作。視覺檢測系統的特點是自動化、客觀性、非接觸、高精度和可靠性,廣泛地用于工況監視、成品檢驗和質量控制等領域,提高生產的柔性和自動化程度。專家預測,未來90%的檢測任務都是由視覺檢測技術來完成。 在印刷包裝領域,視覺檢測技術特別適用于大批量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檢查,用于檢測缺陷和防止缺陷產品。安徽新華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一直高度關注“視覺檢測技術”在生產過程和質量檢測方面的應用,并開始在圖書生產質量控制方面進行探索應用。 智能錯帖檢測系統 視覺檢測技術在配頁機錯帖控制方面的應用探索 在書刊裝訂過程中,配頁(俗稱“排書”)是一道極為重要的工序。然而,因為配頁工序操作簡單,又常常被列入簡單工序,未引起高度重視。在機器配頁生產過程中,為了保證每一個不同的書帖按正確的順序排列組合成一本書,不至于造成“錯帖”而釀成嚴重的質量事故,裝訂車間一般都在每一個書帖的工作位置上,醒目懸掛正確的書帖樣張,還用特殊記號筆進行標注,提醒“架書工”不要架錯書帖。同時,在半成品、成品工序階段,還安排專門人員進行“錯貼”檢查。盡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還是有“錯貼”的書流出生產線,弄得領導狼狽不堪,員工叫苦不迭。究其原因,主要還是“人為”的不可控因素。一般印刷企業裝訂員工工作時間長,雖注意力高度集中,但畢竟有疲憊的時候,稍不留神,可能就會拿錯書帖架錯位置,造成錯帖,特別是在夜班和長期連續不間斷生產時期;其次,印刷企業在生產忙季,可能都會招聘一些臨時性季節性用工,或者科室干部下生產線“架書帖”“碼書頁”,更容易造成“錯貼”;再次,因生產流程管控和質量管控存在瑕疵,書帖在轉序和暫存過程中,碼在上方的書帖不嚴實,存在被風吹散后撿回放錯、被人隨意拿看后放錯等等現象,從而造成排書“錯貼”;再者,盡管后道還有對半成品、成品書的檢查,但無法做到逐本檢查,人工的“海量”檢查也有眼睛疲勞的時候,前道工序出現的錯貼,靠最后幾個人抽查,是無法全部檢查出來的。當然,管控錯貼,各家都有自己的高招。 為了避免“錯帖”,我們選擇了“技防+人防”的措施。技防就是運用視覺檢測技術,在排書機的每一個工作站(當然,可根據情況選擇部分工作站)加裝照相機、傳感器、PLC排廢系統,進行布線,四組(或六組配頁工位)共用一臺操作顯示器,連接至電腦,并與排書機控制系統連接,形成“錯帖視覺檢測系統”,對錯帖進行自動檢測、排廢。 其工作原理是:當某一本書需要配頁時,在機器配頁站上對相應的書帖選一塊區域進行取像,電腦系統進行記憶。當正常工作時,書帖下落觸發傳感器,照相機進行拍照,并與系統的取像進行對比,判斷書帖的正確性。當為正確書帖時,系統不采取任何動作。如果判斷為錯誤書帖,立即輸出信號給排書機,排書機在排廢出口自動排出的帶有錯誤書帖的整本書帖。同時,系統給出錯誤顯示和警報提示。智能錯帖檢測系統有五種檢測模式,圖片、文字、字母、數字都能檢測,也可以通過檢查白頁、黑頁、條形碼和二維碼模式來達到無混料錯帖的效果。 為了謹慎起見,避免出現其他意想不到的問題,安徽新華先在一臺膠訂線的排書機上進行加裝,通過長時間高強度生產試驗,并與日常管理進行對接,確認達到預想效果后,再對全公司5條膠訂線、騎訂線的排書進行逐次加裝改造,基本全面實現配頁錯貼自動檢測,在正確操作情況下,保證了配頁“不錯帖”。 視覺檢測技術在折頁機錯頁控制方面的應用探索 單張紙印刷后的印品,可能存在錯頁、白頁,或單面漏印,特別是漏印頁面正好朝下,折頁機時難以發現,從而埋下質量隱患。視覺檢測系統在配頁機上應用取得的效果,使我們對該技術應用更加感興趣,公司又開始對折頁機加裝視覺檢測系統。不同的是,我們在折頁機的上下兩面都加裝了照相機,正反兩面全部進行視覺檢測。當紙張從飛達進入折頁機還沒有開始折頁之前,正反兩面都進行視覺檢測,一旦檢測結果與取像結果不符,折頁機立即停機,員工拿出壞片即可。 折頁機錯頁視覺檢測系統不僅解決了錯頁、白頁、漏印、過版紙等質量問題,解放了折頁過程中需要始終查看印品的工作時間,還大大提高了折頁效率。同樣,我們在一臺折頁機試驗得到滿意成果后,再逐次推廣到所有折頁機,徹底解放了折頁工的“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