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一個晚上,睡覺前例行“批閱”微信朋友圈,一張廣告圖片跳入眼簾,是一家照相館開業的廣告,目光掃到免費打印一學期試卷時,心里頓時一驚:跨界打劫的這一天,終于還是來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不過就是一個小小的免費打印試卷而已,值得這么大驚小怪的,這能算是危機嗎?有句話說:“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筆者當時就意識到這個免費打印所傳遞的信息不同尋常,馬上把這則廣告截圖保存起來,這幾天仍時不時拿出來看看,并一直在思考:當下的實體圖文店真的面臨著迫在眉睫的危機嗎?跨界而來的免費體驗算危機嗎?也許這真的不是盛世危言,結合自己的實踐,對圖文行業現狀的了解和對行業未來的研判,以這則廣告為契機,筆者解讀并歸納了三方面的危機。 危機之一:新技術的快速應用,讓跨界打劫幾乎無技術門檻 近幾年,國家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各行各業紛紛涌現出新的創業項目,圖文行業也不例外。云打印、自助打印、免費打印、共享打印等名詞紛紛登上歷史的舞臺,各種創新項目也層出不窮,這其中尤以校園自助打印機項目最引人注目,有幾家甚至獲得了風投的青睞。可惜好景不長,2018年隨著資本市場趨冷,漸漸沉寂下來。現在,通過這些云打印技術的開發和實踐積累,目前圖文打印市場上,通過移動互聯網、手機直接傳文件給打印機打印,克服了一系列的難題,在模式和技術上都相當成熟了! 與此同時,噴墨打印技術也在突飛猛進地發展,特別是惠普噴墨打印技術的普及,帶來商用辦公市場的一次小變革: 辦公型噴墨打印機的打印速度趕上了激光打印機,環保、成本等方面均優于激光打印機,改用兼容墨水后,甚至第一次讓彩色打印的成本與黑白打印的成本接近。一張A4的彩色打印成本僅為4~5分錢。這些優勢算是壓倒性的,為商業模式的創新打開了一個嶄新的天地。另外兩家打印巨頭——愛普生和佳能看到惠普攻城略地,也有新動作。據可靠消息,愛普生即將推出純打印黑白的高速噴墨打印機,進一步爭奪黑白打印的細分市場。 綜合以上的云打印技術和噴墨打印技術優勢,外加泛濫成災般深入人心的共享概念。可以預見地是:未來一年內,不僅僅只是影樓照相館免費給用戶打印,說不定未來你身邊的超市、便利店、文具店、干洗店、教育培訓機構等企業內,也會擺一臺打印機,用手機直接可以掃碼打印/ 復印照片和文檔了。更要命的是,如果你是他們的會員還可以免費打印。顯然,未來你的對手已經不僅僅是圖文店同行,其他行業把剛需打印當做福利提供給了用戶。這會給現在仍然以碳粉機為主力機型的圖文店分流掉絕大多數家庭客戶,以及部分企業用戶。圖文店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動,必然會成為這場技術應用最直接的受害者。 危機之二:新思維的線下延伸,用戶屬性重疊的行業會出現以大欺小,以厚欺薄的現象,而受傷的往往是圖文行業 這兩年,互聯網大佬們的視線紛紛轉到線下,提出了互聯網的下半場——新零售概念。把互聯網思維、流量思維、用戶體驗至上理念都引入到線下。我把它們統稱為互聯網新思維,把它跟傳統實體店的產品思維、品牌思維相區別。互聯網思維的核心就是對流量入口的爭奪,流量入口基本帶有贏家通吃的特性,更殘酷的是,在某些行業甚至失敗者想當第二名都沒可能(即所有市場被寡頭壟斷了)。 針對街邊的圖文店,我們為其描繪一幅用戶畫像,大致可以分兩種:個人消費用戶和商務用戶。上文提到的技術應用,就是因為其他行業的個人消費用戶和圖文店的個人消費用戶基本相同,導致別人跨行爭奪用戶,其本質就是對入口的爭奪。比如說,筆者提到的這家發布廣告的照相館,開在居民小區沿街商鋪,主要業務是拍攝兒童照、藝術照。目標用戶就是商圈內的兒童,現在移動互聯網如此發達,小學老師布置作業基本在QQ群、微信群上,家長又擔心孩子玩手機成癮,老師就要求打印作業題目,這儼然成了一個剛需。而有這個打印需求的用戶正好就是兒童攝影的潛在用戶,作為照相館老板第一反應就是,如果我提供了免費打印服務,這些用戶就能天天在我的店里出現,說不定哪天就能吸引他們來拍照了。其他行業同理,不是別人看上了這個不起眼的打印生意,本質原因是用戶屬性重疊了,成為別的行業爭奪流量入口的犧牲品。個人消費用戶對街邊圖文店的銷售比重可能不多,多數仍以商務用戶為主,如大批量印刷、廣告寫真等業務等。現在我最擔心的另一個層面是這類商業用戶也跟其他行業重疊了,被別人跨界爭奪去了。 筆者還是以自己熟悉的攝影行業來舉個例子。如圖2,左圖是這兩年圖文行業倡導的小批量爆款典范產品——紙杯定制,這是標準的圖文行業商務用戶產品。右圖是筆者朋友開的一家攝影工作室拍攝的客照。這家工作室主要業務是企事業單位,各類團隊形象照的拍攝,團隊成員人均消費100元,由企業買單。這兩者的用戶群就發生了重疊,在流量入口的爭奪中,這家攝影工作室很可能就會做這樣一個促銷方案:拍企業形象照、免費送企業個性紙杯定制。彼時,拍照的利潤遠遠高于定制1000個紙杯的利潤,且定制紙杯的成本不高,攝影工作室送得起,甚至還可以從其他二次消費產品上加倍補回來。同時為了降低免費贈送成本,攝影工作室不可能去找成本稍高的街邊圖文店做紙杯定制,一般直接在淘寶工廠店或者線下紙杯廠定制。如果這樣的假設成立,圖文店的危機真的不遠了。這就是以利潤高欺負利潤薄的跨界打劫現象。如果互聯網免費思維在線下搶奪流量入口,街邊的圖文店恐怕很難不成為犧牲品。 我們再設想一下,其他高附加值行業是否跟圖文行業用戶重疊呢?想想都可怕,甚至目前我們連競爭對手是誰都不知道。 危機之三:新物種的出現,渠道大變革,圖文店有淪為旁觀者的危險 隨著盒馬生鮮、每日優鮮等所謂新物種的出現,且日益獲得線下消費者的熱捧。眾多行業的創業者也紛紛開辟了新的商業模式,比如今年,社區團購異軍突起。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實體店互聯網化運營,微信裂變傳播,配送以小時計算。有這么多成功的榜樣在前。說不定2019年的某一天,圖文快印行業就冒出了一家類似“盒馬生鮮”的新物種。 我們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某個城市的一兩家大型圖文快印加工廠+印刷電商+同城一小時快遞模式,可以解決生產和時效性的問題,再利用直銷模式、設計師、攝影師等手藝人兼職微商模式進行人傳人分銷裂變,打造新渠道。那么,個性化產品定制、商務產品印制等業務估計就沒街邊圖文店什么事了。 談到這里,筆者想到了一個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個真實例子:我所在小區門口有一家主打豆漿產品的中式早點店(類似永和豆漿),主要做小區周邊街坊和部分流動人口的生意,經營了兩年多,業務慢慢守出來了,本來以為可以一帆風順地做下去。可是三個月前,馬路對面又開了一個小門店的豆皮小吃店。這兩家店應該來說主營類型完全不同,但這家豆皮店為了打開局面,宣布吃豆皮送豆漿,豆漿永久免費,而豆皮的售價是6元/份,市場上的豆漿價格是2元一杯。但是這家豆皮店為了引流,吸引顧客消費,把豆漿設計成為一個引流產品,雖然它的豆漿不是現磨現做,是豆漿粉勾兌而成,降低了時間成本和物料成本,味道比不上豆漿店的味道,但也不難喝。同時由于豆皮是油炸食品,吃起來美味,但是口會干,人們都會想到喝點什么調和一下,正好豆漿符合這個需求,買豆皮同時還能獲贈一杯豆漿,這個促銷主張無疑在潛意識里推了消費者一把,讓他們立即就覺得占了便宜,大大縮短了決策時間。 這兩家店的競爭是不是帶有濃重的互聯網公司慣用手段?用戶屬性完全重疊,利厚欺負利薄。雖然贈送的豆漿比不上專業豆漿店的味道,但是豆皮店免費送。兩個月后,專業豆漿店進店人流量稀少,生意日漸衰敗,最終入不敷出,只得黯然關門走人。馬云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需要我們在競爭中撐到后天才行。 作為圖文店,三大危機真的很有可能臨近,我們如何未雨綢繆,讓自己在今后的競爭中勝出?面對危機,作為圖文店老板你想到了破局之道嗎?不想讓自己辛辛苦苦經營的圖文店遭受豆漿店一樣的命運,作為老板的你現在必須要有所行動,要提前布局、先發制人,否則后發受制于人,被動迎戰就失去了戰略先機。 |